个人简介:北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教授,北大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哈佛医学院群体医学系客座副教授。北大医学-阿斯利康真实世界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2023年入选新疆“天池英才”特聘教授。2023年入选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2项、部委委托课题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1项。主编/副主编书籍8部,参与20余部公卫/临床循证指南。
个人简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总理基金项目分课题、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等项目20项。近五年来共发表中英文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第一/责任作者)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Lancet HIV,Plos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等国际知名期刊。
个人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学科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主要负责临床研究项目开发设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疾病及精神认知领域。 在NEJM、JAMA、JAMA network open、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JID等杂志发表100余篇论文。 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科委重大专项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产学研创新基金课题各一项。 主要社会兼职包括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副主编,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Research and Obstetrics编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个人简介:2001-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预防医学学士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博士后、受资助研究员、英国医学科学院牛顿国际学者,2017年进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工作,现任心脏与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临床研究方法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数据管理部主任,数据管理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病因、预防与控制研究、临床研究数据技术及应用,从事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开发、数据管理、项目监查、统计分析工作,负责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数据管理团队的组建及发展、SOP的建设及更新,主导引进、消化、吸收了Medidata、REDCap等国际领先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及中央随机化系统、以及MedDRA、WHODRUG编码字典,带领团队完成和正在承担临床研究数据管理项目200余项,主导多项重要临床研究的设计及统计分析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执行者完成“十一五”国家创新药物研发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项目,在Circulation、Chest、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Atherosclerosi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专著100余篇。
个人简介: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专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和生物统计学领域。作为方法学负责人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国自然、首发专项、首特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两项首发专项课题研究及一项北京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一项首发专项课题在研。参与组建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协同网络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150篇, SCI论文80余篇,累计IF 557.2分。
个人简介:副研究员,临床研究方法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实施科学、行为干预、患者参与,尤其聚焦于定性与混合方法研究。担任国际混合方法研究学会管委会成员、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秘书长,,STAR指南评级专业委员会康复医学专科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医药经济与综合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临床研究监督检查员等。主译书籍《混合方法研究实践手册—设计、实施和发表》、《定性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应用指南》,参编《The SAGE Handbook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Design》、《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方法学系列丛书。主持国自然青年课题1项,牵头全国多中心罕见病研究1项,主持其他各类横纵向课题5项。在Lancet rheumatology,JAMA Network Open,中华医学杂志等中英文期刊参与累计发表中英文文章100余篇。
个人简介:中山大学本科、北京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提出了“快速证据产出”的理念,构建了“临床研究论文孵化营/写作营”的工作模式,并开发了用于支撑快速数据清洗、分析和产出的软件平台。研究方向包括:(1)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的相关技术。处方序列时间对称分析(PTSA)的分析思路(发表SCI 1篇);缺失风险倾向性分层的数据填补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 1篇)。(2)提出新的AI辅助诊疗评价需求和方法。构建了自动化偏倚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学路径(2023年发表在J Am Med Inform Assoc)。(3)认知风险评估。参与验证MoCA-P,完善了Mini-MoCA。合作研制了C-BC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居家自评的工具。近5年以一作/通讯发表英文论文21篇,主持项目经费250万元。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的真实世界评价。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于2019-2021年期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任博士后。截止目前,共计发表中英文文章26篇,作为第一(包括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4篇,其中JCR Q1分区文章10篇,包括2篇肾病领域top 5期刊文章、1篇内分泌、糖尿病和代谢领域top 5期刊文章和1篇重症领域top 5期刊文章。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因果推断方法和技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在The Innovation(IF:33.2)、Clinical Nutrition(IF:6.6)等期刊发表SCI文章20篇。
个人简介: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中国药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银川市健康医疗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应用指导专家,Cochrane China协作组成员,GRADE协作组成员,海淀区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医学统计公益基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眼科专委会委员。
个人简介:助理研究员,工作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建模和大数据分析。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得博士学位。参与10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参与《流行病学》书籍编写;参与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讲课;参与基金方法学评审工作。参与临床研究咨询工作10年,参与发表论文100多篇(第一作者16篇),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设计与操作经验,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SPSS、SAS、R、Revman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Copyright ©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