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2013年美国杜克大学福格蒂(Fogarty)访问学者。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Clinical Trials》(中文版)编委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滚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2篇)、BMC Medicine。
个人简介: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新冠专项。于The BM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J Thorac Oncol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h指数32。相关研究成果被美国胸科协会(ATS)写入2021年度“Sepsis和ARDS精准医学研究纲要”的方法学推荐栏目。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为百余项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统计学支持。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导,兼任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荣誉助理教授、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研究员。2017年本硕毕业于北大公卫,2021年博士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大型队列和电子病历数据的慢性病流行病学与药物流行病学。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在BMJ、Nature Communications、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Alzheimer's & Dementia、Diabetes Care、eClinical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3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ESI前0.1%热点论文)。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于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导师:顾东风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统计遗传学方向,博士导师:Stuart MacGregor教授【澳大利亚Health&Medical Sciences 院士】)完成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习。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系,遗传流行病与统计遗传学项目(导师:Liming Liang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计算生物学组(导师:Manolis Kellis教授)完成博士后研究。获国家青年人才项目(海外)、美国人类遗传学会研究奖(Charles J. Epstein Trainee Research Award)- semifinalist 、澳大利亚CSL Florey Next Generation Award - finalist、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复杂疾病,利用流行病学方法、组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遗传及环境相关病因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近五年以第一/责任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五十余篇,曾获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北京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学术奖励。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青年委员等。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博士,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主要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表观遗传流行病学。近五年基于个体数据或者公开数据,围绕心血管疾病的表观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探讨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结果发表在clinical epigenetics,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杂志上。作为参与人参加的北京市房山区缺血性脑卒中家系研究分别获得北京市预防医学会、华夏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二等奖。此外,参与编写《遗传流行病学》、《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等著作。
Copyright © 北京大学